您的位置:首页>娱乐 >

瞭望·善治策论|兴和县:乡村振兴打好“三张牌”

2023-08-23 03:03:31    来源:新华社新媒体

兴和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打好“组织、产业、治理”三张牌,稳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文 | 中共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委书记 王会雨


(相关资料图)

兴和县地处蒙、晋、冀三省区交界处,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旗县。近年来,兴和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打好“组织、产业、治理”三张牌,稳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打好“组织振兴”牌 锻造党建强引擎

兴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,强化激励保障,比学赶超,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引擎,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。

让“头雁”领飞。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“头雁工程”,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“选育管用储”全链条建设机制,在全市率先开展“担当作为好支书”命名工作,出台“好支书”在岗期间享受比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政策,每年进行综合考核评定,实行动态管理,推动乡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、建功立业。2022年,全县评选命名“担当作为好支书”16名。

被命名为“担当作为好支书”,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面镜子,是对他们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。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峰被命名“担当作为好支书”以来,干事创业的动力更充沛,自觉扛起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更坚定。

让“群雁”竞飞。开展基层党建“亮晒比”创先争优行动,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亮身份、任务、职责,晒成绩、亮点、差距,比贡献、进度、位次,以月、季度、半年为节点,围绕党的建设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、服务群众等内容,通过现场观摩、擂台比武等方式,引领推动全领域工作提质增效、创先争优。活动自2022年开展以来,全县党员干部担当作为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振,连续两年在全市年终考核中获得“优秀”等次。

让“归雁”助飞。针对乡村空心化、人口老龄化、人才短缺的实际,建立乡村“本土人才库”,实施“引凤归巢”行动,对返乡创业人才从土地使用、创业补贴、技能培训、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,助力返乡人才更好扎根乡村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
兴胜庄村致富带头人李学文,从2018年返乡创业养牛,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没有购牛渠道,乡政府帮助他从农行贷款95万元,还让他享受创业贷款贴息政策,又帮助他协调买了60头进口安格斯牛。现在安格斯牛已经饲养到280头,贷款也还了40万元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县招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850多名,培育致富带头人342名,带动群众创业增收5%以上。

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兴和北站(2023年7月20日摄) 兴和县委宣传部供图

打好“产业兴旺”牌 拓宽致富新路径

兴和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,整合优势资源,搭建产业平台,强化链式联动,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增强群众致富能力。

延伸产业链。聚焦打造服务首都“大菜园”,建立“农业产业园+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发展模式,布局建设集“生产+加工+交易”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,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41家,实施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智能化管理,农文旅融合发展,完善从田园到餐桌、从农产品到预制食品产业链条。2022年,全县耕地流转86万亩,占全县耕地总量52%,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.8亿元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%以上。

做强品牌链。以“绿色生态”为主攻方向,打造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“兴农和牧”“兴美佳和”,培育认证兴和小米、燕麦粉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7个,有机、绿色、地理标志产品23个,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场,贺氏亚麻籽油和芽代营小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,带动农产品溢价超过20%。

拓宽供应链。借助京蒙协作、中直机关定点帮扶,积极对接北京高端市场,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销售平台,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,实施“净菜进京”行动,打造“中央厨房”。2021年以来,推动农产品进京销售2.8亿元,圆葱丁、玉米粒、小萝卜、南瓜块等10多种预制菜端上北京市民餐桌,马铃薯进入北京冬奥会餐厅,每年7月至9月菠菜供应在北京新发地占90%市场份额。

增强动能链。强化产业项目带动,增强基层“造血”功能。2021年以来,使用上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、京蒙协作资金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6.25亿元,实施项目244个,吸纳1.2万名群众就近就业,项目资产和收益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所有。2022年底,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收益16050万元,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到60%。

打好“基层治理”牌 奏响乡村幸福曲

兴和以巩固拓展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”成果为抓手,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,创新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融合治理模式,推动乡风文明,实现乡村高效治理。

优化服务管理。按照“任务相当、方便管理、界定清晰”原则,因地制宜、科学合理把161个村委会和13个社区划分为929个网格,整合党建、综治、统战、民政等各类网格和业务工作,统筹做好政策入户宣传、村情民意收集、安全隐患排查、矛盾纠纷调解、信访信息预警、人居环境整治、民生实事代办等工作,实现“多网合一、一网统筹、一网治理”。在各村(社区)搭建“众人来协商”平台,制定协商规则、议事流程,围绕乡村振兴、人居环境建设、基础设施改善等积极建言献策,集体研究推动解决,提升群众自我服务、自我管理能力。

强化法治引领。在全县各村(社区)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,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。实施乡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,挖掘、培养“法律明白人”582人,通过“法律七进”“送法下乡”“小板凳课堂”等活动,对民法典、农村土地承包法、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现场教学,提升全民法治意识。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“浦江经验”,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“一窗口”信访代办、“一站式”服务等机制,变“等群众上访”为“干部主动下访”“替群众代办”,一大批信访矛盾问题依法及时化解在基层。

深化文明实践。建立村乡风文明理事会,推行“8+N”志愿服务模式,2021年以来,组织开展“点亮微心愿”“我帮你”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00余场次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3840余个。全面推进乡村道德评议工作,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身边好人”“最美庭院”等道德标兵346名。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度,通过积分管理或励志超市积分兑换,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,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■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